•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行业研究 >>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1. 教育体系简介
1.1. 公立教育与民办教育互相补充,民办教育市场规模可达万亿
教育行业总体可分为体制内教育及体制外的教育。目前,国家体制内的教育仍然占据绝对的主导作用,公立教育产业规模约为3 万亿。同时,中国体制外教育机构和培训行业也在逐步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家体制教育的不足。根据《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国内民办教育市场巨大。2015 年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达8600 亿,2016 年将达到9200 亿元以上,预计至2020 年将达1.6 万亿,复合年均增长率13%,其中学前教育为民办教育的一大主体。
图1:民办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较快

1.2. 产业规模逐步扩张,各细分领域蓬勃发展
尽管2016 年A 股教育板块的股价表现不如2014 年,2015 年火热,但从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投资情况看,市场活跃度依旧高涨,行业规模处于扩张阶段。根据德勤统计,2015 年中国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为1.6 万亿元,德勤预计直至2020 年,行业总体规模有望达到3 万亿,并实现12.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我们认为,未来早幼教,K12 课外培训,职业教育是主力增长点。早幼教的增长点主要来自二胎政策所带来的人口基数的增加,以及学前教育的大力普及,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等政策支持。K12 课外培训的增长点来自于“提高分数”的刚性属性,就业压力倒逼学生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升。职业教育的增长则来源于信息时代的变革催生出更多新兴职业需求,比如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经理,新媒体时代下的品牌运营,工业时代的机器人培训等等,社会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时代逐步更新迭代,终生学习成为可能。
我国教育行业具有万亿级蓝海,市场需求巨大;公办教育无法满足整个市场需求,近80%多的市场空间需要民办教育来填补;民办幼儿园与培训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较快(我国民办教育在校生以学前、义务教育、普通高校阶段为主,这些阶段的学生分别是接受学前教育、课外辅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
1.3. 投资四维度:政策、人、科技、资本
我们认为,把握教育行业的整体框架,需要关注四个维度:政策,人,科技,资本。
其一,政策。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仍以公办教育为主,民办教育则多集中在培训行业。随着《教育一揽子修正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逐步推进,民间资本得以进入教育,从而带动新生力量。此外,2012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带动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了85%,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则达到77%。学前教育,K12 课外辅导,国际教育,职业教育均在政策的引导下得以规范发展,在此不一一阐述。
其二,人。教育之所以特殊,在于整个行业均围绕着人服务:教育的供给(老师),需求(学生),付费者(家长)。这一属性使得行业变得多元,区域特征明显,难以标准化,与此同时,也产生多样的细分领域需求(幼儿教育,K12 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出国留学等),从而给予企业更多赚钱机会。
其三,科技。好未来公开演讲曾指出,教育资源从来不稀缺,但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任何时间、任何国家、任何地域都是稀缺的。优秀老师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有天花板。而科技互联网可以打破优质教育的边界。从市场观察看,自适应学习,MOOC,口语测评,作业批改等领域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从投资角度,我们看好教育+互联网的模式,并认为教育科技(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VR 教育等)是整个教育生态发展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其四,资本。从政府资金角度,2015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6129.19 亿元,比上年的32806.46 亿元增长10.1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9221.45 亿元,比上年的26420.58 亿元增长10.60%,占GDP 比例为4.26%,比上年的4.10%增加了0.1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民间资本角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教育行业资产证券化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13 年后才刚刚突破4%,2015 年的资产证券化率仅为4.3%。我们认为,随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营利性得到确认,未来幼教,K12 课外辅导,职业教育领域资产证券化障碍有望扫清。企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资本的支持,随着资本的逐步进入,相信未来A 股市场能够诞生教育大白马。
2. 政策: 《民促法》三审通过,民办教育迎新纪元
纵观2016 年教育政策,其中最受二级市场投资关注的莫过于《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推进。目前政策推进进度符合市场预期,相关细则的敲定仍需要时间。我们认为在新法的促进下,民办教育行业将迎来发展新纪元。
《民办教育促进法》历经三审尘埃落地,新法于2017 年9 月1 日起实施。2016 年11 月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最终确定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规定。对比二审稿,三审稿主要丰富了以下内容:1)两类学校的划分标准的准入问题;2)民办学校管理办法和非营利性学校终止时剩余财产的处理;3)法律实施前后的过渡办法。
修法核心是建立营利性、非营利性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关键是举办者能否取得办学活动中的收益、学校终止时能否分配办学结余,而不是收费的高低。1)非营利性:举办者出资举办民办学校不能从办学活动中取得收益,办学的结余必须全部用于继续办学。2)营利性:举办者可以从办学活动中取得收益,有利润、有结余,可以在出资者之间进行分配,在办学终止时,清偿学校债务后剩余的财产可以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来处理。
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关键在于创办者是否分红,与收费高低无直接相关。区分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关键,是看学校创办者是否分红,分红就是营利,不分红把经费用于教育发展就是非营利。
义务教育阶段禁止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三审稿重大变化:1)义务教育阶段禁止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现存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可以自由选择为营利还是非营,选择时间没有再做限定;2)对于选择为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将不再对出资人进行补偿,而是明确财产权属,缴纳相关税费,重新登记办学。对选择为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终止办学时,给予出资人相应补偿或者奖励。3)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并不是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由民办学校提供有特色、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现有收费较高的民办学校可以按照办学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根据各地的具体办法来确定收费标准,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
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但方向明确,市场视机而动。根据201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大致有10000 所(民办普通小学5859 所,民办普通初中4876 所),由于国家实施的配套细则及各省地方的配套法规尚未出台(预计需要2-3 年时间),但方向基本明确,从我们观察看,市场目前情绪如下:1)部分的企业会根据条文做出战略调整,如加大幼儿园、高中阶段的扩张,减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2)《民促法》三审仍释放较多积极因素,如对幼儿园,大学阶段没有严格限制,短期内可能会吸引资本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投资。3)关于现有VIE架构服务收费的合规性问题,市场目前处于观察阶段,部分投资者担心将来政策可能对VIE 结构做出禁止性规定。
图2:形成完备的管理体系需要较长时间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各有利弊。营利性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较为方便,以公司形式运营激励制度也较好,但需要缴纳相当数额的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总税务比率约30%,土地优惠也较少;而非营利教育机构享受税务、土地相关的优惠,但若选择非营利性机构,则不能收回投资回报,作为举办者,只能获得工资,并不能获得投资回报,也不能进行资产证券化。但对于需要上市或被并购进入资本市场的机构来说,只能选择营利性,而选择营利性就意味着失去了很多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
明确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合法地位,完善行业不规范行为的治理办法。修法明确了民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学校的定价原则为“优质优价,供求关系”,建立了清晰的民办学校产权制度使得行业资本的流动性得以释放。新法将促进民办教育行业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新法的促进下,民办教育行业将迎来发展新纪元。
3. 人:人口催生需求,人才驱动成长
教育是一个极度依赖于人的行业。
从需求端角度,一方面,人口基数的爆发带来基数的沉淀。另一方面,教育是一个服务于人的产业,消耗的是每个人的时间,时间的不可逆性决定了用户在选择教育品质时格外慎重,而人的需求确又是个性化的,时常变化的。这一特性为教育企业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一方面,时间的不可逆性,决定了用户愿意为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付出更高的费用,拥有优质内容企业有望胜出。另一方面,因为有不同的需求,企业有望在教育的“红海”中寻找“蓝海”,从不同的细分领域切入市场,赚取利润。
从供给端的角度,教育对老师的依赖极高,从而导致优秀的教育资源只能集中在少量的区域,制约了企业的扩张。我们认为解决的方式:1)通过科技的手段,如网课老师的方式实现优质资源的传播,但这一阶段对幼教并不适用。2)企业建立自身教研培训体系,尽可能实现教育内容标准化,从而提高(优质教师)产出效率。
从使用者与付费者的角度,中国大部分阶段的教育,如幼教、K12 课外辅导、甚至是国际教育,教育的使用者(学生)和教育的付费者(家长)是分离的,这一特性在幼教领域最为明显。企业不仅需要研究使用者特性,还需要关注付费者的想法。如K12 阶段,付费者最大的关注点在于提分。如在幼教领域,80 后家长比70 后家长更关心素质教育,从而带催生出了儿童机器人教育,儿童国学教育等新兴的热潮。
我们以幼教为例详细阐述以上观点:
3.1. 需求旺盛,二胎政策提供实质性利好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第四次人口高峰,80 年代末的回声婴儿潮带来了目前新一轮出生高峰,加上2015 年10 月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预计未来几年每年将有2000 万新生儿出生,全国0-6 岁婴幼儿数量将在2020 年达到1.43 亿,较2014 年增加2959万。
中国婴幼儿教育形态包括2 大类,幼儿园教育(3~6 岁的儿童教育为幼教),以及幼儿园外教育即早教(针对0~3 岁的儿童教育为早教),这类教育以亲子班为主。从增长趋势看,中国的婴幼儿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顺利度过萌芽期,现在处于茁壮成长的发展期。国内早教市场以及整个婴幼儿教育市场规模都呈指数型增长态势。相对于2010 年,整个市场规模扩大两倍以上,据中国早教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早教市场规模将在2017 年达到2123 亿,相较于2015 年增长46.41%,早幼教金矿巨大。
3.2. 公立园供给不足,优质幼教资源缺口大,民办园多为散小园
公立幼儿园供给不足,需求缺口大。公办幼儿园是由国家机构建设,办学经费由财政拨付,因而有办学条件好,师资优良,费用低廉等特点,但是由于招生人数有限,常常出现供不应求,全国各地出现“入园难”的现象。以2010 年为例,公办幼儿园平均在园人数是民办幼儿园的两倍有余,尽管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还是有着显著差异。直至2014 年,公办幼儿园数量缩减至35%,但是仍然承担这46%的入园压力,公立幼儿园数量与实际需求相比缺口依旧很大。
幼教师资人数和整体质量都未达标准,优质幼儿园资源稀缺。幼儿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幼师岗位存在缺编制、工作累、待遇低等问题,导致幼师工作满意度低、流动性大。同时幼师队伍建设滞后,人才缺口大。从人数方面看,2014 年专任教师总数为184.41 万人,平均每所幼儿园有8.79 名专任教师,每个班级拥有1.33 名专职教师,我国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两名专职教师和1 名保育员,或配3 名专职教师,现在缺口数量达到231 万。从素质方面看,近年来幼教教师资源趋于优质化,园长和专职教师学历水平都逐渐提高。幼师学历水平从大部分是高中毕业逐步转为专科毕业,并且园长学历高于专职教师。2014 年本科毕业的园长和专职教师人数分别占比27%和17.06%,但是整体的师资学历依然处于中下水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幼教服务需求。
目前幼儿园的数量还不能匹配快速增长的幼儿园适龄人口,与教育行业类似,幼儿园也是处于小而散的格局。整体上由于资金、师资等问题,民办散小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不高,通常只提供看护和简单的教育服务。而公立幼儿园一般都是单体分布,其教育理念和方式都较陈旧,优质的幼儿园炙手可热。国内散小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占据市场份额的75%以上,意味着有相当大比重的幼儿得不到相对优质的幼教服务。国内拥有50 家以上园所的品牌幼儿园连锁不足3%,且大多为区域性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均。
表:2015年全国幼儿园是哒加盟品牌

市场集中度低,缺乏整合者。幼教行业市场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低。根据威创股份公告,前十名的幼教机构拥有园所数量(直营)合计不超过500 家,园所占比例不超过5‰,收入规模不超过1%。按直营、加盟园所合计数,截止2015 年末,国内最大连锁品牌红缨集团预计有2500 家幼儿园以上(业绩承诺),仅仅略高于市场份额的1%。幼儿园top10 品牌市场占有率不足1%。两极分化现象也非常严重,低端幼儿园软硬件条件落后,门可罗雀,而高端幼儿园却人满为患。产业链上下游各自为政,未能形成整合格局。目前市场上幼教内容、幼教信息化、幼师培训等业及创业者大都局限在单一领域发展,尚未出现能够整体运营、整合入口和配套服务的一体化方案解决商。
3.3. 幼教衍生产品种类繁多
从早幼教相关公司经营方向分布来看,幼教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家园共育,设备用品,投融资理财,场所维修,课程教材),幼儿培训机构(师资培训,教、玩具),早教中心(品牌加盟,家园共育)。每个方向都有不同的平台支撑和典型的产品,主要包括电子绘本,自媒体,社群,智能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教材,主要以教育机器人课程为主要培训内容,运用PDCA 循环理念的教学模式,借助机器人教具,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产品选择方面,上市公司和跨行业者也有不同的侧重。
对于早幼教产品而言,需求多样化导致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标准,每个家长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不同的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市场规模不同。因此整个产业的上游内容制作方,产品制作方和下游渠道全国几千几万个,其标准化难度较大,目前早教产品标准化程度仍然较低。
3.4. 幼教付费者和使用者分离:教育理念转变,新时代新诉求
对于早幼教产品而言,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而付费大多数情况下会是家长,因此除了考虑要让儿童爱玩,爱看,还要让家长懂得如何使用它来辅助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小学、初中、高中不一样,小学以后家长的诉求可能都集中于分数,对于幼儿产品来说,其评判标准可以是多样化,有一定产品溢价空间。
消费升级带来教育支出显著提升。据统计,80 后家长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逐步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其孩子主要在0-6 岁阶段,主要是早教及幼教阶段。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以80,90 后为主的家长群体对高质量幼教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根据《2015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中0-6 岁家庭月收入/每月教育支出情况显示,月收入在5000 元以下的家庭,近六成每月支出中早教教育费用为300 元以下;月收入达到10000 元以上,教育支出有显著的增长,平均每月家庭早教教育支出达到1000 元以上;月收入达到30000 元以上,对教育的投资更加可观,20%以上的家庭每月投入2000 元以上。随着80 后职场地位的稳步提升和工资不断上涨,家长在婴幼儿教育支出也会不断增大。
80 后家长更愿意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STEAM 教育重要性逐渐被认知。80 后家长大多新锐时尚,会更随主流教育趋势,不介意价格,思维开阔洞察力敏锐,容易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消费升级使得家长们能有眼界也有财力诉求培养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能力。STEAM 教育理念作为全球教育理念的主流形式正好满足家长的诉求,其重要性不断被家长认知和接受,也逐渐成为家长推崇和使用的教育方式。
4. 科技:重塑边界已成为事实
科技所带来的教育创新如下: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创新、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MOOC 和录播课为互联网教育创新和教育信息化的结晶,翻转课堂为教育信息化和个性化学习的结合。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代表云计算应用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主要分为课前模块和课中模块。课前模块包括观看教学微视频、课前练习和难点/疑点反馈。课中模块包括疑点/难点讲解、独立/协作学习、针对性测验和反馈评价。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各大教育前沿革新通过应用串联在一起,形成网状的“教育+科技”版图。
4.1. 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融于教研
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12 年开始,我国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如今,“三通两平台”成果颇丰。2014 年中国教育行业IT 投资总规模为571.9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9.5%。截至2016 年6 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比例为87.5%,较2014 年提高了5.3 个百分点。其中,带宽在10M 以上的学校比例为64.3%,较2014 年提高了23.3 个百分点。北京、上海等地已全面实现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此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广泛开展。全国已有562 万名中小学教师参与,新增教师200 万,共计晒课302 万堂。各地推荐省级“优课”4.8 万堂,实现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
图3:2013-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规模(单位:亿元)

数字校园——教育信息化To B 端新模式。数字校园即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信息化产品,将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它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资源(人力、设备、资料等)到运营(教、学、管理等)全部信息化。如今,不少教育企业为学校、培训机构提供数字校园相应的服务。
科大讯飞为该领域代表。2016 年5 月,科大讯飞以 4.96 亿人民币收购北京乐知行软件有限公司 100% 股权,加速和乐知行“数字校园”产品的合作。讯飞的智慧课堂包括云平台、智慧教室、移动端工具和微云服务器。其主要功能是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字化内容通过平台提供的空间及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内容的“收存管用”,并通过微课系统与课堂教学衔接,既可以实现辅助教学,也可以提供完整的在线学习。同时,智慧课堂可与名校互通、互联,分享各类优质资源,远离信息孤岛。
4.2. 互联网教育:连接优质教育资源
在线教育为互联网教育的核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自2010 年开始,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加快,达到10%以上。2015 年,该市场规模超过达到1171亿元。
图4:2010-2015年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其中,K12 在线教育成为热门的垂直领域,2014 年国内该市场规模达到275.0 亿元。2015 规模推测为359.2 亿元,增长率为30.6%。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 年处于K12 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约有1.62 亿,且呈向上增长趋势。2015 年第1 季度,中国K12 互联网教育市场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280.13 万人,仅占全国学龄人口的8%以下。可见K12 在线教育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如今,K12 在线教育中线上B2C 模式较为火热。代表企业为全课网、猿题库和51Talk等。全课网的线上课程模式如下。
智阅卷。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大幅提升教师的阅卷效率,为学校统计考试 成绩、试卷分析、排名对比等;帮助家长/学生了解知识点强弱项和在线错题本分类等功能。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作文教学。全国各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坐镇,掌握并播报作家宣讲会、签书会等最新活动。在线提问,与专家探讨各类写作问题,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在线提供系统专业写作资讯文章,指导范围涵盖各类写作体裁。从阅读、理解、构思、下笔各个阶段不断巩固、练习从而提高孩子作文水平。
英语教学。语智通致力于中小学在线英语学习,营造情景英语学习体系,让孩子快乐学英语,并让孩子的英语学习从语言到文化进行纵向延伸。
理科学习。学习任务:数理化三合一多功能教辅,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进度选择章节练习,参加平台趣味活动,赢取更多积分和奖励。错题分析:智能错题本按章节收录所有错题,提供详细解析与专业名师教学视频。测评报告:明确考点、知识点,“强化练习”针对性习题推荐,轻松掌握考试重点,提升成绩更高效。排名榜单:优+排行榜荣誉体系,实时查看自身成绩波动。激励学生学习。
高考教育咨询。测目标:大数据分析,预测大学录取概率——由华科大顶尖科学家团队,在分析了过去5 年的考生录取情况后,根据科学的位次分析法得到,保证预测结果更加可靠。填志愿——智高考用“专业优先”和“院校优先”两种排序方法、以“冲”“稳”“保” “垫”四个梯度为考生量身匹配合适院校和专业,充分发挥考生每一分的价值。顶级名师——深耕高考领域多年,深入挖掘数据,专业解读政策,潜心研究算法,以保预测准确。
4.3. 人工智能:可预见的未来
人工智能是指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主要涉及到教育机器人和视觉识别技术等。教育机器人即配合教师授课的机器人。机器人能够控制PPT,和同学互动答疑,并根据教师所讲内容做出相应肢体反应。视觉识别技术即通过相应装臵来识别学生面部表情来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来实行个性化教育方案。此外,虚拟现实技术、3D 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教育。
4.4. 内容为王,技术为辅
我们认为,教育科技须依托于高质量的教育内容,科技只是辅助手段并非主体。以达内科技为例,达内自主研发教学平台TTS (Tarena Teaching System)在经过13年的创新发展后已升级到TTS8.0。其最大特点为对学院学习进度的运程跟踪管理功能。通过学习进度跟踪、培训事件提醒、项目案例管理、课程内容管理、考试测验管理、授课视频回顾、技术问题解答来保证学员学习质量。同时,学院在该系统下必须做到“每日一练、每周一做、每周一检、每月一考”,而学习中间一共要通过20 次技能评审、4 次项目评审,严格要求每位学员达标,保证最终培训质量。在此系统下,学员可收获1000 多个核心知识点,近200 万字在线文档,2000 道针对所有知识点的在线测试和300 多个企业级经典案例。此外,TTS8.0 学习平台支持全天24 小时学习、两万多名学员共同学习,同时配备1000 多名教师线上答疑。TTS8.0串联起学生的线上和线下学习(O2O 模式)。目前,集团所有课程皆为达内自主研发,
课程研发主要面向企业招聘,符合人才市场的要求。
由于IT 行业迭代速度较快,对于此类课程,达内每年升级两次。课程核心不变,但部分应用会发生变化。2014 年,达内的研发支出为170 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20 万美元增长39.8%。2015 年,达内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40.6%,达到230 万美元。
此外,达内聘请优秀老师进行授课。达内认为,教育行业最重要的资源是老师,老师好才能保证课程的品质。达内要求聘用老师在业内有7 年以上的开发经验。达内将优秀教师集中在一起,通过远程直播的方式授课。为保证师资力量和降低教师流动性,达内所有员工都是全职的,专家数量超过76 名。达内在各地培训中心都配有助教。助教从学过整套课程的优秀学员中选出,他们对学院心态有所了解。考核助教的主要标准是学员成绩和就业率。为了保证学员听课质量,助教可以辅助教师远程回答问题。每个助教覆盖30-50 名学生。除了主角之外,每个班级都配有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观察学员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状态,记录每天的考勤、学习认真程度,还有学员求职前整个学习过程的心态,还包括求职简历、模拟面试、职业发展建议等等。
5. 资本:驱动行业高速发展
从投资创业潮到资本寒冬,过去一年的中国互联网经历了 “过山车”的发展,但是教育资本市场却依旧很活跃。根据《2016 中国教育行业蓝皮书》,2016 年我国教育行业的投资金额预计为96.9 亿元,仅比泡沫较大的2015 年下降23%。根据芥末堆的统计来看,2013 年到今年9 月份,我国教育行业的投资额从8.5 亿元增加至96.9 亿元,其增幅已经超过10 倍。另一方面,从投资数量上来看,2013 年我国教育投资量为72 个,而到2016 年,预计数量有142 个。
图5:中国教育投资额和投资数量变化情况图(单位:亿元,个)

在一级市场上,2016 年前三季度我国教育行业种子轮投资的占比从原来的39%降到了20%,而A 轮投资的比例则从28%升到了45%,这说明投资者对早期还未成熟的项目的投资态度变得越来越谨慎。而在另一方面,并购成为二级市场的主题,2016 年前三季度二级市场的并购资金为163 亿元,这远超超过了2015 年的109 亿元。
另外随着境内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和国内教育机构的逐渐规范,在国内A 股上市的教育企业也越来越多。2013 年开始,教育企业上市数量明显增速加快,同时在新三板挂牌数量也急剧增加。据《2016 中国教育行业蓝皮书》统计,新三板挂牌机构目前已达109 家。2016 年5 月,新三板开始实施分层管理,共计22 家教育机构进入创新层。新东方、ATA、远程正保等美股上市的教育企业也纷纷选择分拆部分业务回国在新三板挂牌。
二级市场上,上市公司布局教育产业热情依旧高涨。2015 年并购金额突破了140 亿,同比2013 年增幅逼近6 倍,而且2016 年前三个季度的并购金额也已经超越了2015年全年,达到145.1 亿。
6. 投资建议
经历2015 年资本的追逐,2016 年教育板块投资逐步趋于理性,企业运营逐步回归商业的本质。长期,我们坚定看好教育板块的时代机遇和刚性的内生需求。考虑到资源整合和资产注入的预期,我们认为教育产业的新布局可能较快形成。建议关注行业领军者、团队执行力强,资金储备足、具有先发优势、教育基因纯正的个股,寻找教育服务业王者。短期,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所带来的市场影响,看好有望优先受益于资本青睐早幼教,K12 课外培训(小初高)及职业教育板块。

其他分类